鼎城教育科研网 | ![]() |
学前教育 |
大班教学活动 花精灵与魔法大师 重点领域:艺术 整合领域:社会 活动目标: 1.初步感知舞曲ABA曲式结构和音乐中舒缓、热烈、连贯、断顿、休止等音乐特点。 2.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A段旋律的断顿与连贯以及B段的节奏型与休止。 3.能在游戏中协调与同伴的关系,体验一起玩游戏的快乐。 活动准备: 幼儿会玩《木头人》的游戏; 魔术师的配饰、魔法棒、黑板、画有两棵干的大白纸、记号笔、黑色小纸片(贴双面胶); 音乐《挪威舞曲》、课件《花精灵的舞蹈》。 活动过程: 1.教师用故事引入情境,幼儿完整欣赏乐曲,初步感受整首音乐的特点。 (1)教师故事导入:春天来了,花园里有一群美丽的花精灵在开舞会,它们还想邀请魔大法师朋友来花园里玩游戏。 (2)请幼儿完整欣赏音乐,感受音乐的特点,讨论:哪段音乐是花精灵们在舞蹈,哪段音乐是魔术大师出来玩游戏了? 2.完整欣赏乐曲,教师随乐记录图谱,幼儿初步感受音乐曲式结构 (1)师幼共同完整欣赏音乐,教师随乐记录图谱,幼儿边欣赏音乐边看图谱,感知音乐和线条的关系。 师: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,一边把花园里的热闹样子画下来,看看画的和音乐像不像? (2)教师结合图谱引导,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音乐结构 师:你们看看老师画的图,音乐可以分为几段? 3.分段欣赏乐曲,引导幼儿肢体表现乐曲。 A段欣赏与表现: (1)欣赏课件《花精灵的舞蹈》,帮助幼儿了解乐曲A段中的断顿与连贯,为幼儿肢体创编提供视觉上的支持。 师:花精灵们要开始跳舞啦!它们会先跳叶子舞,然后再跳枝条舞,我们欣赏它们是怎么跳的? (2)请幼儿散点站立,对照课件视频模仿花精灵的舞蹈,引起幼儿肢体表现的兴趣,建立肢体表现的信心。 (3)幼儿自主创编叶子舞、枝条舞,教师语言、肢体进行引导,并及时梳理幼儿创编的动作。 师:你们能跳不一样的叶子舞和枝条舞吗?试试看! (4)幼儿散点站立,配乐肢体表现自编的叶子舞、枝条舞,同时引导幼儿注意肢体表现时怎样才能不影响别人。 B段欣赏: (1)听辨B段音乐细节,感受节奏型。 (2)情节引入,利用语词帮助幼儿感受节奏X X X X | XX X XX X | 师:花儿们跳了漂亮的舞蹈,他们想邀请魔法大师朋友来玩木头人的游戏,猜猜它们会怎么呼喊呢?(请幼儿自主猜测、表达),引导幼儿喊出:魔法大师、快快来、快快来! (2)利用图谱听B段音乐,幼儿尝试找出图谱中与语词对应之处 师:在这幅图的什么地方是在喊“魔法大师,快快来, 快快来”,我们边听音乐边找一找? (3)幼儿听B段音乐,手指点图谱进行验证,进一步清楚感知节奏型。 (4)听B段音乐,教师利用图谱,帮助幼儿理解黑色小圆点标识的“休止”的意义,即魔法大师发出“变”指令的地方。 师:这张图中还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:这个黑黑的小圆点在音乐里是什么意思?你们猜猜看?(幼儿自由发言) (5)加入语词和动作辅助体验,用木头人的游戏表现“变”的感觉。 师:原来这个小黑点是魔法大师发出“变”的指令,让花精灵变木头人,你们能听指令变木头人吗?那我们来试试! (6)幼儿散点站立,鼓励幼儿听指令变不同造型的木头人。 4.完整表现乐曲 (1)幼儿围成圆圈,教师交代游戏规则,以魔法大师角色参与游戏,与幼儿一起完整表现乐曲。 师:现在,我就是神奇的魔法师,我们一起听音乐来跳舞、游戏吧! (2)教师小结游戏情况,重点指出角色之间的配合。师幼共同推荐一位幼儿担任魔法大师角色,幼儿听音乐继续游戏,教师及时退出。 (3)鼓励幼儿自主创意表达。 师:你们能表演不一样的叶子舞、不一样的枝条舞、不一样的木头人吗? 5.介绍乐曲名称《挪威舞曲》,请幼儿谈一谈听音乐玩游戏时的感受和注意事项,活动结束。 活动建议与提示: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充分感受乐曲的特点,用肢体创意表达乐曲。难点是幼儿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,用符合音乐风格的动作进行表现。老师可以把视频课件、图谱、魔法师道具投放在音乐区,便于让幼儿开展音乐游戏。在家庭中幼儿和家长也可以分别担任角色玩该游戏。 文章来源:本人原创 审阅:刘娜 |
|||||||||
↑返回顶部 <<返回主页 | |||||||||
|